来源:广发基金
大家平时关注债基收益的时候,往往会有这样的疑问:同样是债基,为什么走势会有那么大的差别?
导致波动差异的原因有很多,这些都无法单从净值增长率看出,需要我们从另外的角度去寻找答案。
一般来说,公募基金一年会发布四篇季度报告、一篇中期报告和一篇年度报告,通过这些定期报告,我们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价债基包括资产配置情况、持有人结构、对利率敏感度等情况,从而更清楚了解为什么不同的债基会存在波动差异的原因。
1.资产配置
了解债基的配置特色,判断出在不同市场下可能的表现
在基金定期报告中,会披露报告期末大类资产投资情况、券种配置情况及前五大个券或者前十大个股的情况。通过这些数据,我们就能分析出债基大概的一个配置情况了。
这里有一个知识点,中报和年报会披露组合所有的股票持仓,但是无论是季报、中报和年报,都仅会披露前五大债券持仓。
从定期报告“报告期末基金资产组合情况”表中,我们可以看出基金在股票、债券等各类资产的投资占比,其中“买入返售金融资产”指的是我们常见的逆回购。
纯债类基金只投资债券等固定收益率资产,股票投资项目为0;而二级债基或者偏债类产品,则会小比例参与股票等风险类资产的投资,所以同样都是债券基金,二级债基或偏债混合型基金的波动会比纯债类资产要大。
2.持有人结构:判断基金是否会受大额赎回影响
或许有小伙伴关注到这样的情况,在债市上涨的时候,某只纯债基金净值却出现明显的下跌,又或者是在市场下跌的时候,某只纯债基金下跌幅度比市场幅度还要大。这种净值异常波动,可能和这只债基持有人结构有关。
持有人结构是怎样影响债基净值表现的呢?这就要从债券交易和股票交易的区别说起。
股票交易是撮合交易,也就是买卖双方,在交易软件上挂上自己的买卖单,如果双方买卖价格匹配,那么系统会自动匹配,这笔买卖单就会自动成交。
而债券交易的大头在银行间市场,和股票不同的是,银行间市场采用的是询价交易,也就是说,买卖双方需要自己在银行间市场询问按照意向的价格,是否有人同意交易,需要双方讨价还价最终确定交易价格。因此相比撮合交易,银行间市场交易更考验交易员的议价能力和交易能力。
在市场极端情况下,债券(尤其是信用债)变现往往比较困难,这时候就有可能需要折价卖券,才有可能有人愿意买。
对于纯债类基金来说,如果持有人基本是机构,在市场大幅波动的时候,机构如果直接赎回就可能出现大额赎回的情况,基金经理为了变现就不得不折价卖券,导致基金净值亏损。
同时,如果机构资金离开,基金规模太小,就会导致基金经理无法正常操作,这些都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体验。
所以要选择机构持有人占比适中的产品。
在基金期中报告和年报中的“期末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及持有人结构”表单,可以看到这只基金不同份额的机构持有人情况。
除了从资产配置和持有人结构会影响债基波动差异之外,债基所投资的债券类型(如利率债还是信用债)和特征,以及基金经理的操作也会造成影响。
(责任编辑:叶景)